疾病症状概述
一、主要病症表现
发热:大多数患者的体温会在37.3℃至38.5℃之间波动,伴随畏寒、寒战等全身性反应。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反应,超过38℃的高热相对较少见^[1][2][5][7]^。
呼吸道症状:主要表现为干咳,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痛、喉部灼热感。如果症状加剧,可能会出现气促、胸闷等肺部受影响的征象^[1][3][5][7]^。
乏力与肌肉酸痛:超过60%的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疲劳,四肢肌群酸痛,活动耐力明显下降。这些症状可能与病毒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免疫系统的消耗有关^[1][2][6][7]^。
二、其他可能的病症表现
嗅觉/味觉异常:约有15-20%的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或味觉迟钝,虽然症状程度通常较初次感染时轻,但仍需留意^[1][5]^。
消化道症状:包括腹泻(主要为水样便)、恶心呕吐等,这些症状是病毒侵袭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果^[3][4][7]^。
神经系统症状:头痛、头晕较为常见,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^[6][8]^。
三、无症状感染
约20-30%的复阳病例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症状,仅通过核酸检测才能发现阳性^[3][4]^。这类患者虽然无明显症状,但仍具有传播病毒的风险,因此必须加强个人防护。
医疗建议:如果出现持续高热(体温大于39℃)、呼吸频率超过30次/分、血氧饱和度低于93%等严重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^[2][8]^。对于普通症状,可以通过多喝水、物理降温以及使用对症药物来缓解。居家观察期间,建议每日监测体温和血氧指标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有异常及时就诊。
以上内容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症状表现,以便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,降低疾病传播风险,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