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当气温攀升至极致,超过35℃,日照持续超过12小时,湿度跃升至80%以上时,人体的情绪调节中枢会受到显著影响。这种影响与人体对环境的不适应息息相关,伴随着食欲不佳、睡眠不足以及出汗较多等不良因素,共同作用于人体,导致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,进而影响脑神经的正常活动。这种情况,我们称之为“情绪中暑”。
情绪中暑的症状表现多样。首先是情绪烦躁,一点小事都可能引发无名火,对家人或同事发火后,自己仍感到心烦意乱,无法平静思考,甚至出现丢三落四,常常忘记事情。接着是心境低落,对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,觉得生活乏味无趣,对同事和家人也缺乏应有的热情。这种症状在清晨时稍有好转,但随着阳光的持续照耀,下午便逐渐恶化,晚上更是严重。更甚者,可能会出现行为古怪,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。
对抗情绪中暑,我们有四个妙招。要“静心”养生。俗话说得好,“心静自然凉”。天气越热,我们越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,遇到不顺心的事,要学会调整情绪,可以通过想象一片森林、一片蓝天等来平复心情。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关键。睡眠不足会导致心情变得急躁。经常作息不规律或长期熬夜的人,往往情绪也不稳定。因为夜间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,如果不睡觉,能量无法储存,就会肝盛阴虚,阴阳失和。
在日常生活饮食方面,我们也要做好调整。减少油腻食品的摄入,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不仅能防暑,还能增进食欲。要注意多饮水,以调节体温,改善血液循环。多摄入“清火”的食物和饮料,如新鲜蔬菜、水果、绿茶等。要注意养气。无论行住坐卧,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,让呼吸均匀有序,“气”顺了,就能转化为足够的能量,身心舒展放松,“心”自然就平静了。
对于上班族来说,夏季如何防中暑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。剃光头并不能防止中暑,反而可能因为没有汗液的蒸发散热而更容易中暑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也可能导致“大脑中暑”,出现头痛、乏力等症状。我们要注意科学防暑降温,保持身体健康。
在这个炎炎夏日里,让我们共同学习如何调整心态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合理饮食、充足睡眠、注意养气,以此来预防情绪中暑。只有身心健康,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