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节病,一种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,其血常规检查偶尔会出现贫血现象。在活动期,血象变化主要表现为周围血淋巴细胞中度减少,嗜酸性粒细胞可能短暂升高。免疫球蛋白浓度通常会增加,特别是在IgM、IgA和IgG方面,黑人较白人更为明显。
胸部体检通常无异常,但X线检查可能发现广泛异常。Lofgren综合征除外,该综合征一般无发热症状。其他阳性体征多与特殊器官系统的肉芽肿或纤维化有关,如皮下结节、肌肉结节等。裂缝灯检查可能发现眼病,触诊可能发现淋巴结中度至重度肿大、肝脾肿大、脚趾变形等骨病变表现。
在影像学检查方面,胸片是发现胸内结节病的主要手段。肺部淋巴结肿大是其主要表现,包括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。肺实质变化也可能出现多种形态,如间质性变化、肺泡型改变、粟粒样变化、肺内肉芽肿性病变以及纤维疤痕病变等。胸膜病变也是结节病的一种表现。
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结节病的重要手段。通过Kvein试验,一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异常反应检测,可以辅助诊断。该试验阳性率达到90%以上,随着疾病的缓解,试验可转为阴性。支气管肺泡灌洗(BALF)对诊断活动性结节病也有一定意义。
对于结节病的诊断,皮内试验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。首次进行皮内试验时,会使用稀释至1∶2000的旧结素进行,如果结果为阴性,会再使用稀释至1∶100的旧结素进行试验。若连续两次结果均为阴性,则表明皮内试验有助于排除结节病的可能性。
放射性核素扫描在结节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当枸橼酸盐67Ga注入人体后,会聚集在炎症区域,特别是在结节病的情况下,会呈现出典型的熊猫标志(panda sign)。67Ga还会在肺门和纵向淋巴结两侧出现放射性核素浓缩,形成lambda sign。这两种标志对于结节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,但在其他肉芽肿性肺疾病中也可能出现阳性反应,因此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。
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(sACE)活性的测定对于结节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。sACE主要存在于肺泡巨噬细胞和类上皮细胞的表面,其活性增加与全身肉芽肿负荷有关。通过对大量结节病患者的研究发现,活动期患者的sACE活性有60%至81%的概率增加。随着病情的变化,sACE活性也会发生变化,因此在判断结节病活动期和观察病情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由于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,sACE在判断结节病活动性的价值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
对于结节病的诊断,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指标和方法,包括CD4+/CD8+比值、皮内试验、放射性核素扫描以及血清sACE活性等。这些指标各有特点,相互补充,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