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脏囊肿,简称肝囊肿,是肝脏疾病中的一种。它的类型多样,包括单纯性肝囊肿和非遗传性肝内囊性病变等。这些囊肿在肝内形成封闭的腔隙,内含液体,通常呈现单发或多发性的形态。作为一种滞留性囊肿,肝脏囊肿的起源可追溯到肝脏中的迷走胆管,其形成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。
肝脏囊肿的生长相对缓慢,早期往往难以察觉,多数患者并无明显异常。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,囊肿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规模。临床上,肝囊肿常出现在肝右叶,囊肿内的液体量可达一千毫升或更多。通过B超检查,可以清晰地检测到肝脏部位存在单个或多个椭圆形的暗区。通常情况下,肝囊肿的生长速度较慢,患者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。只有当囊肿压迫到周围器官,才会出现恶心、腹胀、右上腹不适等症状。
肝囊肿可分为先天性肝囊肿和假性肝囊肿两大类。先天性肝囊肿,也称为真性肝囊肿,是较为常见的类型。而假性肝囊肿则通常由炎症、寄生虫或创伤引起。在性别分布上,女性患者较多。
对于多发性的肝囊肿,又称为多囊肝,主要出现在中年妇女身上。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胆管狭窄,可能会出现黄疸、发热等胆道疾病的症状。大多数肝囊肿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,如果肝功能未受影响,则无需特殊治疗。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,保护肝脏,避免肝脏受到挤压。当囊肿直径超过十厘米时,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,需要在B超引导下排除囊内液体,必要时还需切开引流或进行囊肿切除手术。
肝囊肿是一种需要重视的肝脏疾病,患者应保持警惕,定期进行身体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。